7月13日,四川农业大学“情系三农”眉山三苏乡分队在陈沟村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圆满结束。期间,分队成员们主要对当地种植及养殖产业、生态文明建设、脱贫坚攻进程四个方面进行调研,开展相关活动。
种植产业趋成熟,土壤改良在路上
近年来,陈沟村因地制宜,升级种植产业结构,形成了以柑桔为主,梨、枇杷、李子等共同发展的格局。全村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2000余亩,水果产值占全村总产值90%以上。走访农户的过程中,队员们深感其种植经验丰富,嫁接育种技术较为成熟;销售结合“互联网+”模式,以合作社为载体实现产销对接。在团队考察果树田间管理情况时,农户也反映出土壤问题严重这一情况:当地土壤缺乏养分且极易板结,保水保肥能力差。分队成员针对问题,向当地农户介绍了保土、改土的有效措施,宣传了配施有机肥及土地用养结合的益处。
聚焦特色养殖,助力科技支农
陈沟村的鹌鹑养殖做的有声有色,而鸡、鸭、猪的养殖并未成型。村内鹌鹑养殖采用“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吸引了多家贫困户加盟并带领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成员们还亲身参与一鹌鹑养殖舍的修建,提出建议助其完善。走访养殖户时,团队向农户普及了夏季禽畜多发疾病的应对知识、考察禽畜卫生健康状况、结合专业为其解答养殖问题。此外,还在村内多天设点发放兽药及禽畜养殖手册,宣讲科学养殖技术,实现科技支农。当地村民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最终,团队还将向政府及农户建立后续问题咨询通道,实现长期交流,切实服务三农。
建设生态文明,严抓河道治理
陈沟村在三苏镇指示下大力推进“河长制”清河进程,村书记、主任带头开展辖区内河道治理工作。严控禽畜废物处理体系;清理、打捞河道污染物;以相关宣传横幅及巡游车增强宣传力度,实现人人参与。分队成员们也亲身参与河道打捞工作,并在走访过程中向各养殖户就禽畜废物的处理提供建议,强化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探索生态脱贫的新路子。
不忘初心,打好脱贫坚攻战
陈沟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颇具亮点,其创新性“双向评价”机制,充分调动贫困户主观能动性,保证了帮扶干部的务实扶贫工作;每户建立脱贫明白卡、政府帮扶台账,确保扶贫工作透明公开。目前,陈沟村的贫困户都已实现脱贫,走访过程中,队员们也能感受到村民对政府扶贫工作有着极高的满意度,贫困户在政府帮扶下实现了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已告一段落,但相信本次实践带来的影响力将会延续下去。回校后,团队将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和导师进一步沟通,准备后续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