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2017暑期社会实践:三看汶水:看养殖 看扶贫 看教育
时间:2017-07-17点击次数:作者:刘雅茹审稿:宋三多

汶水镇,坐落于四川凉山雷波县,是一个以养殖和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镇,同时也是国家精准扶贫重点扶贫村落所在地。2017年7月10日,四川农业大学情系三农团队深入汶水镇太阳村、颜家湾村、铜厂沟村、红花村、彭家山村五个村落,实地调研当地现状。

一看养殖

汶水镇主要以养殖出口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特别是当地特色雷波黑猪。养殖户主要以小型散养为主,在走访中发现太阳村最大一户养猪户家有母猪80余头,共有猪150余头。根据雷波现有条件,养殖方式在之前以放养散养为主,渐渐改变为圈养。“之前我们养殖,都是让猪儿漫山遍野的跑,他自己晓得回来。现在要科学养殖了,养的多,也要养得好。”当地最大的养猪户江洋如是说道,在问及现在存在的养殖问题时,他将队员带到生产的母猪处,指着说:“猪和人一样,想要养得好,活得久,就要尽量少的使用抗生素和西药。现在的饲料,兽药,都添加了许多的药物,本身技术就不够,结果猪还越养死得越早。难啊!”和江洋相同,其他村落的养殖户在采访中都表述了两个问题,政策有了,饲养基础有了,但是养殖技术和养殖意识都不够。联系前几年调研结果,贫困村落大多存在这样的问题。

二看扶贫

朱明清,全国劳模,十七大代表,现任汶水镇镇长和党委副书记。对于扶贫,他的感想比镇上任何人都要深。“我们镇到现在,还剩两个村,一共41户191人还是贫困户,其余的贫困户都在2016年成功脱贫。”在描述脱贫工作中,他重点讲述了他的养殖经验:“我自己养了38年鸭子,知道科学的重要性,但是村民们不知道,不懂免疫,有时候还为了省钱用过期失效的药品,这些都是错的,急需要改变,我重点也是抓这里。”在朱明清的带头作用下,与前两年提供的数据和团队走访的结果对比,村民的防疫意识已经逐渐建立,镇上兽药使用情况也得到改善。而对于扶贫政策,朱明清也有自己的意见:“政策是好,可是实施起来,基层的压力很大。村民不理解你评选贫困户的理由,甚至认为越懒、残疾多,政策就享有越多。勤勤恳恳的人得不到东西,好吃懒做的人却过得舒适安逸。我觉得,我们这些工作者还需要为政策的改变做点什么。”

三看教育

“再苦不能苦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这句话,在汶水镇的每一处都有体现。2016年末,雷波科教局联系到团队,成功举办一次名为“情系汶水”的留守儿童学习用品捐助活动,成功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和成都数家公益组织捐赠的共计2000余元的学习用具。在今夏,此次活动的续航再次得到了支持,团队募捐得到1500余元学习用具寄往汶水。汶水中心校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分别有学生2100人和810人。在问及对于发展教育的问题时,朱明清以自身经历为依据,“我只上过小学一年级,不识字,闹过许多笑话。我知道现在想要发展只能靠技术,所以我当村支书的时候,要求全村小孩子都要上学,不上就罚款,家里穷的我给他们掏钱,我资助了240个学生。”现今的汶水适龄儿童都在中心校就读,每家每户基本享有助学补贴。

7月14日,所有的调研活动告一段落,团队将启程回到学校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导师联系,以便为汶水现存问题提出更好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