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300名川农“熊猫侠”,短视频“微科普”助力大熊猫保护
时间:2020-05-23点击次数:作者:吴仪 肖琨鸿 杨丹审稿:宋三多

为积极响应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5月1日至15日,动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依托动医品牌公益项目“熊猫公益”,在成都校区发起“熊猫侠微科普”趣味志愿公益活动,共招募300名热爱大熊猫保护的“熊猫侠”,以1min抖音短视频“微科普”的方式,普及国宝大熊猫“不为人知的一面”,累计视频播放浏览量超1.6W。

据悉,“熊猫公益”项目自2017年启动以来,以“结合专业特长,汇聚青年力量”守护大熊猫为初心,通过“云养大熊猫”、“熊猫骑行”、“熊猫情书”全国高校活动、“寻找熊猫村守护使”社会实践、“熊猫公益夜跑”等10余项子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四川名片——大熊猫,并成立川陕甘熊猫村乡村振兴青年服务站(获团中央批准为全国唯一的片区级乡村振兴青年服务站),助力零星大熊猫科普与保护。通过知行合一、聚智聚力,其中,“云养大熊猫”项目斩获第八届“金拇指”大学生公益项目创新大赛最高奖项“金拇指奖”。

“说到四川,大家往往首先就会想到大熊猫。作为‘高颜值’国宝,大熊猫看似得到了大众的分外关注,然而通过我们前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其实并太了解大熊猫除了吃竹子以外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动医青协志愿者邓逸云谈道。大熊猫咬合力仅次于北极熊?大熊猫最重要的是嗅觉?野生大熊猫种群存在高度灭绝风险?……在“川农医家人”的抖音账号上,不少“熊猫侠”的微科普视频正在刷新着人们的三观……

“通过自己学习、搜集大熊猫知识,再将这些知识以短视频的方式输出,其实最先感到震惊的是自己,以往的印象还是太片面。”一位参与志愿者说,“以前以为大熊猫都过着国宝级的生活,养尊处优,但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统计,还有610多只零星熊猫需要社会的保护和援助。”从科普到保护,不少志愿者也通过此次活动产生了成为“熊猫村守护使”的强烈意愿。

在抖音#守护熊猫村#话题下,“熊猫侠”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自制科普动画、大熊猫配音、网红大熊猫“图鉴”,到拟人大熊猫情景剧、大熊猫魔性混剪……每一个微科普视频都配上了“熊猫侠”们的创意解说。“我是绩笑,以黑白出道,不走寻常道;酷爱睡觉,不哭不闹;可爱痴笑,带来欢笑……”一段rap开场白让人耳目一新,随后的“硬核”科普又让不少网友表示震惊。

截至5月15日,“熊猫侠”们共计发布微科普抖音视频300余条,近40名“熊猫侠”报名“熊猫村守护使”,志愿成为“熊猫公益”的一员。“去年我们以荧光夜跑的方式让同学们通过趣味的线下体验,走进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如今受疫情影响,我们转移线上,使对志愿者单方面输入转化为志愿者自我输出,结果取得了意外的成效。”活动结束后,邓逸云总结道,“我们希望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实践平台,汇集青年智慧,真正助力于大熊猫保护。”

据悉,今年是“熊猫公益”的第四个年头,动医青协将继续寻找新一届“熊猫村守护使”,深入丛林岗,实地调研考察,寻找解决人与零星大熊猫冲突的最佳方案,用青年智慧与青春力量助力野生动物保护。

作者:吴仪 肖琨鸿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