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袁硕峰副教授和叶子葳助理教授受邀做客我校“医家教育部创新团队教授学术论坛”,为动物医学院50余名师生带来两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袁硕峰副教授以“可药化广谱抗病毒靶点”为主题,从冠状病毒演化历程引入,介绍了聚焦抗病毒药物的高通量筛选及创新靶点研究,重点介绍了动物广谱抗病毒药物筛选和流行病的传播模型。他还创新性地提出靶向宿主的新型药物,具有广谱性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为未来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全新思路。袁硕峰副教授还介绍了香港大学微生物系的基本情况,鼓励研究生努力专研,争取早日进入更高水平的平台开展研究。
叶子葳助理教授以“新冠疫苗的发展与改良”为主题,从同学们熟知的天花疫苗开始介绍,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市面上的几种新冠疫苗,并针对NSP16蛋白修饰,介绍了改良减毒新冠疫苗的方法和研究进展。
两位教授还进一步与参会老师和同学讨论了研究方案的设计思路,参观了教学动物医院。此次活动受到了四川海聚计划(2025HJRC0043)资助,是学院进一步聚焦学科特色与专业优势、凝聚更多专家智慧、汇集各方资源、拓展合作路径的体现。
报告人简介:
袁硕峰现为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副教授(终身)、博士生导师, 以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急性呼吸道病毒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多个广谱抗病毒药物的新靶点、机制和先导化合物。近5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Nature (×3),Science,Lancet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连续4年被科睿唯安评为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所获主要荣誉包括亚洲大洋洲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联合会(FAOBMB)“青年科学家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等。
叶子葳,博士,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研究助理教授。2011年于中山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6年于香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在港大从事博士后工作,师从金冬雁教授和袁国勇院士。2023-2024年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贝雷曼医学院担任访问助理教授。叶博士专注于分子病毒学研究及疫苗与佐剂研发,研究对象主要为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和寨卡病毒。至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 Molecular Immunology,Cell Reports Medicines, NPJ Vaccines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