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7月28日,十名川农大学子开展藏茶多糖的提取实验和实验动物模型制备的相关实践工作。此次实践旨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研究奠定物质基础,积极响应国家 “十四五” 慢病防控号召,为提升国民健康贡献青春力量。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常见慢性肝病,存在一定死亡风险。研究显示,茶多糖对该病具有一定疗效,但系统研究较为缺乏。藏茶作为发酵程度最深的茶类之一,茶多糖含量高且生物活性强,在相关疾病防治研究中具有潜在价值。因此,队长徐熙衡带领的藏萃肝宝丹团队开展实验,希望能够通过藏茶多糖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在实验开始前,团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在进行试验前对实验安全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充分讲解,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及实验过程的规范。团队首先开展了藏茶水提实验,用以计算藏茶多糖的产率。随后,团队进行了藏茶脱脂实验,以去除原材料中的杂质。接着继续推进旋转蒸发等相关实验步骤。自实践启动以来,团队成员分工协作、紧密配合,顺利完成了为期20天的实践任务。在此期间,团队集中开展了藏茶多糖的提取实验和实验动物模型制备工作。团队成员们按照既定流程多次进行实验操作,不断优化提取方法,推进实验材料的提纯工作。同时,成员们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制备实验动物模型,为后续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团队负责人徐熙衡表示:“通过这 20 天的实践,团队不仅成功掌握了藏茶多糖提取和实验动物模型制备的关键技术,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为后续深入研究藏茶多糖在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中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科研团队响应国家 “十四五” 慢病防控号召的具体行动,更是团队致力于为国民健康提升贡献力量的生动体现。未来,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继续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期待能在藏茶多糖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守护国民健康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