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青年学子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引导学子从党的创新理论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医”脉相承,红色筑梦社会实践团队于暑期开展了为期10天的线上红色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学子们通过研读经典著作、观看红色影片等形式,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筑牢理想信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厚植家国情怀。
理论学习筑根基,思想之光照前路
7月14日,实践团队率先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专题学习,通过线上研讨、心得分享等形式,深刻领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成员们纷纷表示,作为农业院校学子,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学识服务乡村振兴事业。7月15日,团队同步推进理论学习与影像感悟。成员们在共读《论十大关系》中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在观看电影《横空出世》时,为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研制“两弹”的奉献精神深深震撼。“戈壁滩上的风,吹不散强国梦的执着。”参与同学冯佳欣在笔记中写道。老一辈科研人用热血诠释了“国之大者”的担当,这正是当代青年应传承的精神内核。
历史影像铸信仰,峥嵘岁月励初心
从近代觉醒到革命胜利,从建设探索到新时代辉煌,实践团队沿着历史脉络精选红色影片,让学子在光影中触摸历史温度。7月17日,《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李大钊等先驱者振臂高呼的场景,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思想启蒙”的磅礴力量;7月18日,《高山下的花环》中战士们在边境冲突中浴血奋战的画面,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理论阐释相互印证,让“人民至上”的理念更加具象。7月23日,电影《巍巍昆仑》展现的解放战争壮阔历程,与《长征》一书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叙事形成呼应,成员们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共鸣中,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必然。
经典研读强信念,精神谱系传薪火
实践团队还注重将理论著作与历史实践相结合,引导学子在文字中感悟真理力量。7月22日,《毛泽东选集》中“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等论断,让成员们读懂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思想密码;7月25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七个时代篇章,生动诠释了“国是千万家”的深刻内涵,与前期理论学习形成呼应。7月26日,《井冈山》中“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探索,让成员们在历史细节中领悟“真理来自实践”的深刻哲理。
此次暑期线上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影像感悟+经典研读”的立体模式,既是一堂生动的成长课程,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川农动医学子在红色经典中汲取的精神养分,终将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中持续传承、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