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星火燎原实践团开展“强农兴农红色基因传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8-13点击次数:作者:胡洪荣审稿:宋三多

7月20日至29日,由动物医学院15名学生组成的“星火燎原实践团”,开展了以“强农兴农红色基因传承”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十天内,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读、影视学习等多种形式,深入探寻革命历史,感悟红色精神内涵,将红色基因传承与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紧密结合。

本次社会实践期间,实践团成员先后前往多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学习。7月20日,实践团走进龙泉驿区烈士陵园,成员们庄严肃穆地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烈士碑林,并参观了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的实物和史料清晰展现了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光辉历程。7月22日,实践团来到江姐故居,深入了解革命烈士江竹筠的生平事迹,“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这句铿锵誓言,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此外,实践团还于7月26日、27日分别参观绵阳烈士陵园与宜宾烈士陵园,通过与群众沟通,成员们了解当地英烈故事,知晓那些未曾被广泛熟知却同样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奋战的先辈事迹,深刻体会到革命精神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图为参观江姐故居)

除实地考察外,实践团还选取了多部红色经典著作开展集体学习。7月21日,成员们共同研读《红岩》,成员们结合此前在重庆渣滓洞的参观经历,对书中描绘的革命先烈在狱中坚贞不屈的斗争场景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深化了对“用鲜血书写壮烈誓言”的历史感悟。7月29日,实践团集体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重点学习红军在艰苦条件下保障军民健康、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的史实。书中“平凡中的伟大”这一精神内核,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革命火种得以延续的力量源泉,更启发了作为动医学子的思考——如何像革命先辈守护根据地一样,发挥专业能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图为团队成员研读《红岩》)

同样,影视教育也是此次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员们通过生动的历史场景演绎更深入了解了革命历史的烽火岁月。7月23日,实践团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影片中李侠身处敌人心脏地带,凭借勇气和智慧持续传递革命电波的事迹,成员们看到了革命者在特殊战场的使命担当。7月24日,成员又集体观看《八佰》。其中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悲壮场景,让书页上的革命理想与银幕中的坚守形成跨越87年的对话,使历史的厚重感与精神力量更加深入人心。7月25日和28日,团队成员两度观看《觉醒年代》,重点学习陈独秀以笔为刀劈开蒙昧、李大钊在底层疾苦中锚定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历程,以及辜鸿铭、胡适等不同思想者为中国寻找出路的努力。当镜头展现延年、乔年走向刑场的笑脸时,成员们对“觉醒”二字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概念层面,深刻体会到百年前先辈们用热血撞开光明的伟大壮举对当代青年的精神启示。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

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成员们通过多元形式的红色教育,让“强农兴农红色基因传承”的主题得到充分诠释。实践团成员在不同场景的学习中,深化了对红色基因的理解:从烈士陵园的庄严肃穆中感悟和平的来之不易,从经典文献的字里行间汲取精神力量,从影视镜头的历史重现中体会先辈担当。

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尤其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学习者,实践团成员将红色精神与专业使命相结合,明确了“用专业服务生命,脚踏实地肩负责任”的责任担当。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回望,更是一次精神赋能,它让革命精神从历史中走出,融入实践团成员的价值观塑造,深化了成员们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思想理念。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强农兴农的使命在实践中交融,激励着团队成员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续写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