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文心田老教授为动医学子讲党史校史
时间:2021-10-29点击次数:作者:昝金成审稿:宋三多

“川农大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川农大精神”是得到中央肯定,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在全国高校中唯一由上级宣布以学校校名命名的大学精神。

10月26日下午,动物医学院“党史学习教育进行时——老教授讲党史”系列活动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为学院2021级新生和入党积极分子讲授《新时代农大学生应有的使命和担当》专题讲座的是学校原党委书记、校长,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心田教授。

学习百年校史,寻红色基因。“川农大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高校,是一所有红色根脉,有优良革命传统的高校。从1906年成立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到1912年辛亥革命后的四川高等农业学校,再到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四川省立农学院、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四川农学院直至今日的四川农业大学。回顾115漫长的办学历史,我们四川农业大学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烈,例如在重庆解放前夕壮烈牺牲的江姐江竹筠,成立四川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和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王佑木……”文心田首先结合百年建党史和川农115年的办学奋斗历程,向全体同学详细介绍了他眼中的川农大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并重点讲述了川农大的百年校史中涌现出的革命先烈,带领全体同学共同感悟在风云变幻的年代里,川农大人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担当,在革命浪潮里抛洒热血,将红色基因始终印刻在川农人的骨子里的高尚品格。

感悟川农大精神,传红色血脉。文心田结合自身经历和多方位了解,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川农大精神”由来和命名。文心田表示,四川农大在雅安独立建校期间,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2000年的22年间,学校总共获得国家和省级科研经费八千多万元,却产生出包括国家发明一等奖两项的380多项科技成果,培养出了院士,创造出300多亿元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什么川农大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2000年,联合调研组调查结果显示,从四川农业大学出国留学回归率超过百分之八十五。这又是为什么呢?“归根到底是党的长期教育和我们心中对党的赤胆忠诚和报国之志。西方发达国家是人家的,中国要发展只能靠自己。”文心田指出,当年6月起《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先后对“川农大精神”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川农大精神”犹如一座丰碑高高耸立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前沿,它不仅记载和镌刻着川农大百余年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与成就,还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引领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川农人传承红色血脉,在追求真理、造福社会的征途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坚守三农初心,做红色传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苦的工作在农村更在农业,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文心田强调,在座的各位同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同志,作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参与者、见证者,应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主动扛起大旗,把自身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坚守投身三农、服务三农、贡献三农的初心,把川农人骨子里的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扬好,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新时代红色传人,用自己的青春智慧为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据悉,这是动物医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的系列活动之老教授讲党史的首场报告,接下来,学院还将继续发挥各类教师的引领作用,从奋斗历程、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向全体同学分享川农大的红色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