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将于2025年8月26日至27日在青海大学隆重举行。这是一场汇聚全国优秀兽医专业学子的盛会,旨在提升小动物医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推动兽医教育事业的发展。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在接到大赛通知后,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在学院官网上发布了选拔通知,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备赛氛围。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并精心筹备、周密组织,以确保备赛的每个环节顺利进行。
最终共有23名动医学子参加本次初赛选拔,通过严格的面试8名同学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脱颖而出,成功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经过1个月严格的实操培训和理论学习,最终选拔出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技能精湛、心理素质过硬的四位雏鹰成员,分别是邓梅、李俊义、李慧娟和周韵涵,他们将代表四川农业大学参加第十届“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
第一次面试考核预选8名备赛学生
第二次实操考核确定最终参赛学生
本次备赛得到了学院领导和临床兽医系教师的全方位指导与支持。动物医学院副院长左之才教授、临床兽医系主任沈留红副教授、马晓平副教授、刘海峰老师、周紫峣老师、胡延春教授、王娅老师、才冬杰老师等亲自参与理论和实操训练指导,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不断完善理论知识和实操细节。同时,四川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名誉院长彭广能教授以及教学动物医院专职兽医师也给予了此次备赛的大力支持,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实操经验分享。
在备赛过程中,苟丽萍、周紫峣、张坤和黄逸馨四位指导老师全程陪伴,精心制定培训计划,从理论知识的拓展到实践操作的规范,从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心理素质的强化,全方位助力同学们的快速成长。他们不仅是同学们的专业导师,更是精神支柱,激励着同学们在备赛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临床兽医系老师助力实操技能提升
理论心得
理论知识竞赛是"雄鹰杯”比赛的重要一环。备赛初期,选手们系统地梳理了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制定了详细而严谨的理论学习计划。同时,选手们大量研习往届赛题与经典案例,分析其中的考点与答题思路,总结规律,归纳答题技巧。定期组织模拟理论考试、知识竞答、快速答题,严格按照比赛要求进行,以检验学习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们提供专业指导和分析,为选手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理清知识脉络,深化理解。
理论指导及线下答疑
实操心得
虽然参赛学生们在平时的理论学习中对《动物解剖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及《兽医外科手术学》等专业课程掌握良好。然而,当真正踏入临床实践环节时,仍暴露出诸多问题。此外,队员需同步完成兔胃切开术、血涂片制作与判读、徒手打结等多项训练,时间紧,任务重,参赛队员根据自身特长进行精准分工并指定详细的阶梯式训练计划,确保每项任务高效推进。
在紧张的训练中,苟丽萍、张坤、黄逸馨等指导老师每日跟进训练进度,通过实操现场指导、小组系统性复盘讨论等方式,从操作流程的微观细节到团队协作的动态配合,全方位剖析问题根源,并即时制定改进方案。这种贯穿始终的反思与优化机制,促使团队成员的操作日渐娴熟、配合日益默契,操作过程更趋流畅高效。在兔胃切开术专项训练中,团队还邀请了马晓平副教授、刘海峰老师、周紫峣老师、才冬杰老师等逐一对实操细节、团队配合等方面进行细致指导。老师们精准全面标准化的流程指引,使每位成员的操作更加规范,助力参赛成员操作技能大幅提升。
备赛征途虽充满挑战与考验,参赛成员却始终斗志昂扬。积极面对困难,团队凝心聚力,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商对策、攻克难关。通过持续优化流程、解决瓶颈问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与个人综合素养显著提升。如今,他们整装待发,将以饱满的自信与坚定的信念出征第十届“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全力展现川农学子如雏鹰般的精湛实力与昂扬风采,以实际行动传承与弘扬“川农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