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熊力辉,中共预备党员,动物医学院药学专业2022级学生,曾任四川农业大学校团委学生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部门负责人,小班班长、组织委员,药学202401班助班。主持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作为核心成员参与2项校级科研兴趣项目。曾获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展演项目TOP10、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四川省综合素质A类大学生、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国家级、省级荣誉表彰共计50余项。以推免成绩专业排名第一保研至浙江大学医学院分子药剂学方向直博。

科研探索,深研青春
谈及推免选择,他眼中泛起回忆的微光。彼时,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的offer纷至沓来,他反复规划未来道路。最终,当浙江大学导师提及团队在药剂转化领域的突破,以及实验室里专为药物分子设计搭建的全链条平台这些让他心动的细节时,他毅然选择了浙大直博,让理想有了清晰的落点。
聊起最难忘的科研项目,熊力辉的语调不自觉上扬。那是一次省级大创,他记得实验室里的屡战屡败、团队成员对着文献反复推演、和实验数据“锱铢必较”。“也就是那时,我才领悟‘科研是在黑暗里找光’——失败之步,皆为正途。”而多领域研究,让他发现学科的交汇处常孕育着创新的答案。他坦言,从前做研究常局限于单一视角,在首都医科大学冬令营的跨领域协作中他学会了“借工具”——用计算机梳理数据,用生物信息的方法挖掘规律,就像给科研思维装上了“多棱镜”,让同一个问题有更多维度的可能。
从项目核心成员到负责人的角色转变,熊力辉收获了更多的成长。“以前只需要专注做好自己的板块,现在要学会统筹全局。”他说沟通是合作的重中之重。“和导师沟通,学会了‘登高望远’——从整体目标倒推阶段重点;和同学协作,懂得了‘握指成拳’——成员的优势互补,才能让团队齿轮顺畅啮合。”当决心种入泥土,思维发散枝条,理想便会绽放。回望熊力辉的探知之路,正是这般重塑自我的过程。
真诚铸魂,奉献筑梦
“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真诚待人。”熊力辉始终以此为准则。统筹活动遇到质疑时,他先端正自身态度,接纳不同声音,再换位思考解决问题。在班级工作中他亦倾注热情,组织活动建设温暖集体,带领班级获多项荣誉。他坚信“真诚可以打动人心,奉献能够铸就辉煌。”
四十余项志愿活动、百余小时服务时长,是熊力辉对奉献的践行。凉山州支教经历,更成为他坚守志愿服务的精神坐标。在当地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14岁的女孩才上小学二年级。她一边要承担繁重的田间劳作,一边怀揣着“成为老师、回报家乡”的纯真梦想。得知女孩境遇,熊力辉与伙伴们始终陪伴在她身边,为她点亮逐梦的微光。“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塑造自我。”这份奉献的成就感,激励他用行动诠释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敢想敢为,有为有弛
疫情期间,熊力辉目睹了创新药物研发的艰难,更坚定了他想投身靶向制剂与创新药物研究事业的决心。为此,熊力辉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转入药学。面对挑战,他迅速锚定方向,把握主要矛盾,明确各阶段核心任务,做到取舍有度。周末他也坚持早起,集中时间梳理和攻克课程重难点。凭借高效的学习模式,他最终以推免第一的成绩交出努力的完美答卷。
深研人生的深度时,熊力辉也未放弃探索人生的广度。作为院排球队主力,他在一次次跃起中,将压力扣杀;健身房里,每一次金属与肌肉的共舞都在突破意志的极限;闲暇时,他也会在音乐中寻求安宁。个人兴趣让他在学习之余,把压力化为动力,带着完美的状态,继续奔赴下一重山水。
回顾这段历程,他特别感谢班主任梁晓霞老师和导师王显祥老师的支持。熊力辉说:“他们支持着我,让我一路向前。”他也想将这份鼓励传递:“勇敢去想,大胆去做。”——在他看来,每一个奔赴热爱的选择,都值得被追随,也终将照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