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成都8月12日电(通讯员 魏瑜 潘丽思 魏瑞利)龙华古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城西北37公里处,始建于宋,明清时期已形成古镇现存规模,富硒茶,红心猕猴桃搞得风生水起。7月10日,四川农业大学蜀光队来到屏山县龙华镇,就新时代下古镇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调研。
17年前,龙华镇的主要经济来源为造纸产业。由于竹子造纸会污染大量水资源,造成下游居民的生活用水困难,当地政府下定决心进行整治,至今年3月龙华镇600多家大大小小的造纸厂全部关闭。
实践队走访当地居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丽思 供图
经济转型初具规模,特色种植风生水起
富硒好茶,由粗到精,一个规模化茶产业在求索中壮大。龙华镇的稻田村以种茶出名,蔚为壮观的茶山,漫山遍野的茶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据稻田村的刘支书介绍,龙华种的富硒茶,有抗癌功效,但采茶技术粗糙,村民们重“量”不重“质”,基本都是一把捋,茶叶叶形的完整性很难保证,炒制的时候没有把老叶和杂质完全剔除,导致出售的价格低廉。
为了突破发展瓶颈,村里出资购买了大型现代化加工设备,开始向茶叶精加工转变。现在不管是从采摘还是炒制都变精细了,虽然这样既耗费人力又耗时间,产量也有所降低,但随着售价的提升,整个产业经济效应也提高了。
实践队采访了当地的村支书后了解到,除了富硒茶,村里还请来了沐川的专家,指导成立了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已注册商标仙山绿缘屏山县旭丰果业。
位于四川乐山的沐川县拥有成熟的猕猴桃养殖技术,依靠种植红心猕猴桃走上了致富之路。刘书记请沐川的专家到村里来开讲座分享沐川的成功经历,但村民都胆小怕种猕猴桃血本无归。刘书记就挨家挨户到村里的土地大户家劝说,并且首先带头拿出自家的土地作为基地,看到红心猕猴桃的市场确实好,大家纷纷加入开始大规模种植。
“作为村干部就是要起好带头作用,我看到了这个红心猕猴桃的市场,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全村都开始新的生活。现在村里种了200余亩,平均每亩产销2万元,如果利用网络实现远距离销售,效果会更好!”村支书说他做梦都想着物联网+普及到村里每个角落的那天。
改良红心猕猴桃产量高、个头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丽思 供图
蜀光助力扶贫,技术扶持精准到户
相比种植业上的风风火火,养殖业总欠点火候,交通不便利,缺少投资,无法形成规模,但仍是部分缺少精壮劳动力家庭的选择。缺乏技术指导,没有行之有效的动物疾病防御措施是限制收入增长的拦路虎。
王婆婆的两个儿子常年外出打工,自己在家养些鸡鸭多少有一些补给。但王婆婆自家产的土鸡蛋总比市场上贩卖的个头小,以至于售卖价格低于市场价贱卖。纯天然养殖的好鸡蛋却输在大小上,蜀光队队员们将这一问题反馈给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禽类研究专家舒刚。
舒刚了解情况后,陪同实践队再次来到农户家里展开实地调查。四处走访后终于找到问题所在,当地散户的鸡多放在自家山头进行散养,饲喂以当地的粗玉米为主,母鸡所需的营养蛋白不能跟上。“在今后的饲养过程中,可添加米糠及富含营养蛋白的鸡饲养,可以极大改善鸡蛋偏小的问题。”
王婆婆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原来就是营养不够,这么小的问题让我最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虽然儿子每年回来的钱我都花不完,但老了老了,也不能成为儿子的负担。我还想着哪一天攒够了钱给他俩修栋大房子,取了儿媳我好抱孙子呢!”王婆婆脸上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队员们整理调查问卷后发现,龙华镇人均年收入达到3600元以上,大多数村民都已脱贫,和往年相比有了很大提升,返乡青年也陆续增多,一位大叔激动地说,“10年来,刘支书为村里付出了太多,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大得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新房修起来了,自家也能买上小车了,我们都是打心底感谢咱们的刘书记呀!”提到干部的扶贫工作,村民们都是赞不绝口。
国内旅游大热,古镇发展新趋势
龙华镇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十分重要,是彝汉争夺之所,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曾亲率大军从这一带开进凉山,渡金沙江入云南。明代曾在此设驿站,清代咸丰元年在此设平安营,建都司衙门,驻军,修建城墙和城门。在当地村民陈老伯的带领下队员们有幸参观了古镇尚保留有两座寨门及都司衙门旧址、兵房。
在龙华镇的八仙山上有一尊现今世界上位居第一的立佛———八仙山大佛。大佛高32米,头盘螺髻,身着袈裟,端庄肃穆,左手当胸,右手下垂,手心向外,为深浮雕接引立佛像。正当队员们疑惑大佛为何只凿至膝部时,天仙洞的一名僧人说,“这佛脚刻不得,若刻出脚来,大佛就要洗脚,每年夏天,大小龙溪就要涨洪水,岂不有悖我佛慈悲?”
林竹之乡,百年老桥,龙华古镇开发还并不完全,也正因如此才保留着明清时期川南民居的风格,相比其他古镇已经被钢筋水泥翻修痕迹严重的建筑,穿梭在龙华古镇每条小巷的石板路,都带着年代的痕迹,青苔遍布,毫无商业气息。
龙华镇古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丽思 供图
具有丰富历史及人文文化的龙华镇,也期望在如今顺风顺水的旅游业上分一杯羹。“把路修好,宣传八仙山和世界第一立佛等旅游景点,打造4A级景区,这也是我们龙华造纸厂关闭后,经济转型的方向之一。但和目前大多以商业街为主导的古镇不同,我们会保留古镇的原貌。”
谈及龙华旅游业的发展大计,刘书记脸上是难掩的喜悦,“我们希望通过古镇旅游业的发展把龙华镇的名声打响,带动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各色的霓虹、喧闹的酒吧、琳琅满目的商业街,这一座西南边陲的小镇,在秋日拂晓的袅袅炊烟中,迎接着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
原文链接:http://sxx.m.youth.cn/jxqc/sjjs/201708/t20170812_10497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