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动物医学院团委于成都校区第四教学楼 B 区 304 教室成功举办 2024-2025寒假社会实践院级优秀团队答辩活动。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以“科创乡村·青年实干”为主题,一共涌现出1272名动医学子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返回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优秀个人达220名,诞生了五支院级优秀实践团队。
本次答辩活动由学院团委苗宇、党委办公室张淑英等老师及学生代表担任评委,六支实践团队根据寒假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从实践背景、过程、成效等方面进行汇报,呈现动医学子的多元贡献。
第一支答辩团队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行动队深入成都 16 余个区县,实地调研福寿螺、红火蚁等外来物种,与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制作防控海报、绘本及推文,覆盖超 800 名居民。通过 “线上调研+ 线下科普” 模式,团队不仅摸清入侵物种分布,还提升公众防控意识,相关成果获中国网等媒体报道。
(图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行动队答辩展示)
党员探寻团 “桑田新象・医路践行”则以 “1+N” 学习调研体系为核心,围绕科技、教育、文化、生态四大主题开展线上宣讲,辐射 300 余人次。成员通过 “学习强国” 等平台深化理论学习,结合家乡红色资源开展实践,在中国网、四川农业大学新闻网等平台发表多篇报道,推动红色文化 “飞入寻常百姓家”。
(图为党员探寻团 “桑田新象・医路践行”答辩展示)
“萌宠心语” 团队立足专业优势,通过社区宣讲、网络微课、医院实习等形式,普及科学养宠知识。线上微课播放量超 2200 次,调研覆盖全国 7 个省市,收集问卷 100 余份。成员还走进学校、社区,开展 “萌宠绘梦”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用专业知识守护人与宠物的健康,获搜狐网等媒体关注。
“情满杏坛・医蕴华光”团队以 “传统文化与邻里情谊交融” 为主题,在永和社区开展剪纸、包饺子等民俗活动,并制作春节习俗微课视频。通过 “线上 + 线下” 联动,服务高龄老人、残疾人及儿童群体,既传递节日温暖,又科普动物医学知识,获中国社区发展网等媒体报道。该团队连续九年开展支教,用行动“诠释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探锁乡邻・药匙先行团队针对 “药食同源” 与安全用药开展双线科普,制作绘本、公众号文章及小红书内容,组织线下活动 6 场,覆盖 1000 余名居民。成员还编写用药安全手册,设计 “过期药回收” 互动游戏,获多封感谢信,相关成果获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媒体多次报道。
(图为探锁乡邻・药匙先行团队问答环节)
最后“话意百态・医齐相承”团队独具特色,以话剧表演为载体,围绕“争做文化传承者”主题以志愿公益形式走进社区、养老院及幼儿园,通过话剧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养宠知识。调研显示,超 90% 观众认可其文化传播形式。成员还将表演视频上传网络,引发广泛关注,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
答辩过程中,评委们就实践创新性、社会影响力及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提问与点评。张淑英老师指出部分团队答辩内容缺少实践成效展示;苗宇老师对团队logo提问其设计理念,强调品牌意识……实践团队的表现十分优秀,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最后结束环节苗宇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国家战略与专业特色,展现了动医学子的责任感与创造力。她寄语动医学子:“希望同学们吸取优秀团队的实践经验,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为大学生活增添实干色彩,为未来的自己充实一份完美简历!”
(图为:苗宇老师答辩会分享)
此次答辩会不仅是对寒假实践成果的检验,更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探索 “实践 + 专业 + 思政” 融合路径,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基层淬炼成长,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川农力量。